摘要:文章阐述了卫生事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卫生服务在适应市场经济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在适应市场经济中不可过分强调卫生事业的商品经济、淡化福利性质的存在,不可强调等价交换的原则,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防止粗放性的短期行为,要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自立意识,不可忽视宏观调控的作用,强调政府与市场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关键词:卫生事业;市场经济体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0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卫生事业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完善“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所赋予的社会职能的同时,又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各医疗单位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优胜劣汰,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将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优点与计划经济体制中的长处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体制中各自的优势。现就卫生事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问题谈点看法,供商榷。
一、不能过分强调卫生事业商品经济性而淡化福利性质的存在
对于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性质,一直是近年来大家讨论的热点,众说纷坛。诸如生产性、经营性、商品性、公益性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公益性。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其属性问题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卫生事业发展是否必然要适应卫生市场体制?笔者认为,绝不能机械地照搬市场经济理论,把医疗技术活动纯商品化,一切让市场去处理。如果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建立卫生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卫生部门的一切技术和经济活动都商品化,这显然是不适用的。卫生部门不等同于其他服务行业,有别于其他带有盈利性质的服务,而有其特殊性。
1.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是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健康保障,卫生部门是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特殊部门。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务产业与市场有关,其商品性质也不能排斥,但在医疗服务中,商品经济规律,如价值经济规律的作用是有限的。这个“事业”的经营,政府也是要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的。因此,卫生部门有别于社会一般商品经济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医院就是医院,不能成为市场”。我们绝不能把“适应”与赚钱划等号。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做好有限的卫生服务资源的最佳利用,以保障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卫生部门具有很强的行业垄断性。在一般经济活动中,利益的主动权在消费方(或称“买方”)。而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利益的主动权基本掌握在供方(或称“卖方”)。也就是说病人到医院后,其医疗行为均由医务人员决定。这种特殊垄断性便造成医院有很大的主动性,患方只能处于被动和依从地位。这种特殊的经济关系,是不能通过市场调节达到理想效果的。如果对主动方在经济行为中不加以限制,就容易滋生唯利是图的思想。还是需强调医务人员应该自觉地以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也需要以道德的力量,制约、规范其经济行为。
二、经济体制与医疗卫生改革的联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必须与法制体制相适应,否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而卫生改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对于保护社会生产力、减轻国家、企业、个人的经济负担,创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改革中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今后,必须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推进和加快卫生改革的步伐。
三、过分强调等价交换原则而会导致变相补偿的倾向
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中,在供求大体平衡时,商品交换是在等价原则下进行的。但长期以来,医疗服务价格与价值是背离的,即不能体现医疗劳动价值,也不能反映医疗服务的供求变化。灵敏的价格杠杆为行政手段所代替,不等价交换所产生的价格分配逆差不能完全借助财政分配来弥补。由于交换中的价值补偿受阻,造成了医疗单位入不敷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商品竞争意识的增强,卫生行业的反差明显的表现出来。对医疗价格体制改革的呼声也愈来愈高,我们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由于失衡心理的诱使,轻义重利的价值取向有所抬头。如采取扩大住院指征、重复医疗、巧立名目收费、过分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等手段,变相获取补偿上的不足,把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转嫁给病人。
1.笔者认为,要正确引导大家理解和认识医疗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社会背景。当前,我国医疗价格具有商业性,同时也具有福利性。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力不足,人民群众的经济承受力有限,卫生事业尚不能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供给,价格还不能完全放开。对基本卫生服务价格必然要干预。其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福利性质所决定的。
2.要正确处理效益与质量的关系。从完善综合目标责任制入手,逐步形成既有约束力又有活力的运营机制。在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核算的同时,特别要重视诊断的可靠性,治疗效果的可信性,医疗经费的合理性,把其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质量核心。把导向性、原则性要求细则化为具体内容,并作为道德责任的重要内容。从宏观效益出发,重视投入与产出的效果,应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开展计划治疗,缩短住院日。提高劳动载体的增值来实现集体和社会效益的补偿。
四、卫生服务模式要以国情为前提条件
卫生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我国目前经济不是很发达,在建立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时,要以国情为前提条件。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将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优势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处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体制中的各自优势。改革原有的卫生体制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充分肯定建国以来,我国卫生工作成就的经验与做法,并在新的卫生体制中继承和不断完善。
五、正确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防止盲目性的拼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竞争机制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行为主体之间普通的经济联系。体现为它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为了某种利益进行较量和相互追赶优胜劣汰的运行过程。
从服务对象来看,随着人们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病人求医医疗行为中那种舍劣求优,好中求好的心态更加强烈。因此,质量高低是患者选择卫生服务的主要着力点,决定就医流向,信誉度是患者寻求权益得到保护的选择,决定着医院的“生命”。
综合实力的较量也愈来愈激烈,文明行医以德取胜,优良服务以质取胜,突出特色以技取胜,造就人才以名取胜,科学管理以效取胜,已是不可等闲视之的势态。
医院在这种无所不争的大环境中,怎样才能有强大的搏击力?医院只有重视长足的发展,保持强大的实力和发展后劲,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不致于败下阵来。现在有的医院为了暂时的利益抗衡,采取盲目性的拼搏是不可取的。比如不顾综合承受能力,过分增加床位,造成人力、物力分散。医院人员被繁重的医疗工作缠绕,无暇顾及科研和掌握新的信息,久之必导致质量下降,后患无穷。医院管理者一定要头脑清醒,放宽视野,要有长远的战略思想,绝不能为了眼前利益,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粗放性拼搏。资源合理配置同不合理局面形成一样是个长期过程,政策影响具有滞后性。只有从科技发展入手,备足后劲,才能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六、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在卫生体系中的作用
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具有公共服务特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即一人消费会影响他人的服务,政府部门的介入是必然的。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政府必须介入,以保证这部分人群能够公平地得到基本医疗服务。做好监督调控的工作,在制定医疗技术规范、标准、建立医疗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卫生管理部门必须积极推行区域发展规划,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通过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等方式实施全行业宏观管理。并根据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保健要求,分析现有卫生资源的状况,找出供求之间的主要矛盾,确定相应目标、政策和实施方案,发挥宏观导向作用,进而推动区域卫生事业发展。
总而言之,具有公益福利性质的卫生事业,其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宗旨与市场经济中,以追求最高利润为首要目标,以等价交换为实现方式;以高度自主为参与前提,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等原则是有根本区别的。
参考文献:
[1]刘保俊,等.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卫生财会模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7,13(3):142.
[2]在医疗服务变革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10):45.
[3]韩雷亚.英国地区间国家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96,13(3):110-117.
本文由陈锦卿等人通过我们顺利刊发在【现代经济信息】杂志中,字数:2491,经过作者陈锦卿同意,为您分享全文,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