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卜编辑 成功刊发论文到《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已过本人同意刊发公开,引用请注明来源!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差别。方法 对2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性别、年龄、文化分组,通过比较门诊复诊率,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平均值来反映不同糖尿病患者分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男性、中青年、低文化水平组的治疗依从性低。讨论 针对这类人群特点,加强对这类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压力。
【关键词】糖尿病 治疗依从性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1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规范的治疗是降低糖尿病致死、致残重要的手段,但是糖尿病治疗依从性较低,所以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2]。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差别,以便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已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此次研究调查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糖尿病专科及内分泌专科确诊并治疗的,符合1998年WHO诊断标准的无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初诊患者。共286例,其中男性192例,女性94例,20—45岁89例,46岁以上197例,初中文化以下194例,高中以上文化92。
1.2 方法
糖尿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主要通过调查定期门诊依从性、药物治疗依从性[2]来反映。对于每个入选患者在初次就诊时都由主治大夫交待第一个月内每周复诊一次,以后一个月复诊一次,直到第6个月,共复诊9次,定期门诊依从性主要通过每位患者复诊次数来反映。复诊5次以下为一个层次,5次及以上为一个层次。药物治疗依从性主要是通过测量初诊时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与六个月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差值的平均值比较来反映。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0.0统计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是否相同
2 结果
(1)定期门诊依从性分析结果见表1。
表1中行1与2,3与4,5与6分别比较,均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46岁以上年龄段、高中文化以上复诊率分别高于男性、20—45岁年龄段、初中以下文化组。
(2)药物治疗依从性主要是通过测量初诊时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与六个月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差值的平均值来反映,结果见表2。
表2中行1与2,3与4,5与6分别比较,均是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46岁以上年龄段、高中文化以上血糖降低平均值分别高于男性、20—45岁年龄段、初中以下文化组。
3 讨论
研究得知男性、中青年、文化层度低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低。而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以及降低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提高他们的治疗依从性。在调查过程中,通过问诊与观察,这部分人治疗依从性低可能与男性的性格,工作性质,中青年患者症状较轻再加上工作,应酬多,文化层度低人群由于对糖尿病认识不够,经济条件较差等因素有关。但是,这部分患者在社会生活中一般都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都较大,如果能提高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将大大减轻糖尿病人及家属的痛苦,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大大降低医疗费用的支付,具有不可估计的经济效益及显著的社会效益。。
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糖尿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理想的控制血糖和阻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的[3],并已得到了认可与推广,目前采取的教育干预手段主要有建立糖尿病健康之家档案,集体讲座,座谈和床边教育,发放健康手册,管理和督导如门诊和上门随访,丰富的糖尿病教育活动[4]。针对这部分患者的特征,应制定有侧重性的健康干预手段,如加强上门随访的服务,以及利用门诊与社区干预相结合的措施以及取得家属合作等等。相信通过医生,社区,家属三方的合作一定提高这部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患者与社会的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 任先荣,孙月丽.对糖尿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6,11(6):2100~2101.
[2] 孟立红,程素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健康教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970~971.
[3] 王艳红,张梅.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四川医学,2006,9(27):978~979.
[4] 张丽.糖尿病教育对疗效影响的分析.天津中医药,2009,1(26):22~23.
作者单位:开封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475000